2010年出口總量達280萬噸;“雙高”產品比例提高75%以上
據遼寧日報報道,2010年,本鋼集團有限公司產品出口總量達280萬噸,同比增長185.7%,躍占首位。2009年,本鋼完成出口鋼材95萬噸,取得位列全國鋼鐵企業出口三甲的好成績。
經過幾年堅持不懈的技術改造和工藝升級,本鋼已進入國際先進鋼企行列,核心競爭力顯著提高。產品質量、價格都具有較強競爭力,為進軍海外市場提供了保障。據我的鋼鐵網了解,“十一五”期間,本鋼通過調整結構,品種規格有了明顯改變,每年都有一大批市場熱需的新產品問世,“雙高”產品占總產品的比例逐年遞增,成為本鋼的主導產品,企業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。據統計,2010年本鋼“雙高”產品比“十一五”之初的2006年增加一倍還多,共研制開發新鋼種(牌號)178個,比“十五”末期增加145個,“雙高”產品比例提高75%以上,形成了八大類近400個牌號的熱軋、冷軋、熱鍍鋅、彩涂產品和11大類450多個牌號的特殊鋼條型材產品。其中,熱軋產品已形成熱軋高強鋼、石油管線及套管用鋼、車輪用鋼、汽車大梁鋼、船板鋼等系列。冷軋、鍍鋅產品已形成沖壓用鋼、加磷高強鋼、烘烤硬化鋼、雙相鋼、低合金高強鋼等系列。特殊鋼產品已形成重載齒輪鋼、曲軸用鋼、軸承鋼、氣瓶鋼、石油用鋼、球磨機鋼球用鋼等幾大類。本鋼耐候鋼——集裝箱用鋼評為國家名牌產品。
同時,本鋼還不斷完善國際營銷網絡,在鞏固韓國、日本、東南亞等“老陣地”同時,下力氣開拓新市場。上半年,他們實現了向澳大利亞批量出口石油管線鋼;接著又向印度第一、第二大汽車廠家出口了大批冷軋和熱軋卷板,實現了汽車板材出口的零突破。下半年,面對國家取消部分產品出口退稅政策,產品出口難度增加的情況,本鋼依然穩步拓展了在世界各區域市場的出口份額。他們第一時間鎖定訂單數量和價格,快速定價,從而形成領先于其他國內大鋼廠的價格決策機制,還利用冷軋產品和鍍鋅產品的出口優勢,首次出口非洲,并成功將低合金高強鋼打入了歐洲和東南亞等國市場。與此同時,本鋼還積極走訪用戶,不斷緊密配合與高端用戶的合作,加強與客戶的售后服務、技術交流,以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。如今,本鋼的國外營銷網絡和固定客戶已遍布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